中国科学家实现洲际量子密钥分发技术迈入全球组网新纪元

2025年04月01日 阅读 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在国际上首次实现跨越1.29万公里的实时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并在中国与南非之间完成“一次一密”加密图像传输,标志着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历史性突破‌。这一成果为构建全球化量子通信网络奠定了技术基础,相关研究已发表于《自然》期刊‌

核心技术突破:低成本、高效率、小型化

  1. 微纳卫星与轻量化设备
    团队研制的“济南一号”量子微纳卫星载荷仅23公斤,较“墨子号”重量降低90%,光源频率提升6倍,单次卫星过境即可实时生成100万比特安全密钥,效率较传统技术提升50倍‌15。地面站系统同步实现小型化,重量从13吨压缩至100公斤,支持快速部署于城市、高原等多种场景‌

  2. 抗干扰与安全性
    基于量子不可克隆原理,通信过程中任何窃听行为均会导致量子态坍缩,确保密钥分发的绝对安全。此次实验采用“一次一密”加密技术,密钥仅使用一次且无法破解,为军事、金融等高安全需求领域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跨国合作验证洲际通信能力

研究团队与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合作,利用量子密钥在中国与南非间完成加密图像传输,首次实现跨洲际量子通信‌。实验证明,微纳卫星组网可有效覆盖传统光纤无法到达的区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安全通信保障‌

全球量子通信网络加速成型

我国已建成总长超1.2万公里的“京沪干线”光纤量子通信网,并计划于2026年前完成欧、亚、非三大洲的量子通信试验‌。此次技术突破将推动量子通信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未来可服务于跨境贸易、远程医疗等领域,重塑全球信息安全格局‌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