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量子信息技术领域迎来了又一里程碑式事件——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对外宣布,我国首个专注于量子随机数领域的国家标准《器件无关量子随机数发生器通用要求》已正式发布,并定于今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一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量子信息技术标准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全球量子安全通信和量子计算技术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该国家标准由全国量子计算与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78)负责归口管理,彰显了我国在量子科技领域的前瞻布局和深厚积累。在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的牵头下,联合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及国盾量子等多家国内顶尖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完成了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准的起草工作。
《器件无关量子随机数发生器通用要求》国家标准,从术语定义、结构组成到性能要求等多个维度,全面规范了器件无关量子随机数发生器的设计与应用。器件无关量子随机数发生器作为量子信息技术中的关键组件,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保障量子通信系统的安全性至关重要。该标准的发布,不仅为量子随机数发生器的研发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也为产品的检测与认证提供了权威依据,将极大促进量子信息技术产品的标准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器件无关量子随机数发生器基于量子力学原理,能够生成真正的随机数,这对于加密系统、模拟与仿真、数据分析等多个领域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特别是在量子通信领域,随机数的高质量直接关系到密钥分发的安全性和不可预测性,是构建未来量子互联网安全体系的基础。
此次国家标准的发布,不仅是对我国量子信息技术研发成果的一次总结,更是对未来量子信息技术应用前景的一次展望。它不仅将推动我国量子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同时也为全球量子信息技术标准的制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器件无关量子随机数发生器通用要求》国家标准的正式实施,我国量子信息技术领域将迎来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的发展新阶段,为构建安全、高效、可信的量子信息系统奠定坚实基础,开启量子信息技术应用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