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从科研领域传来,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袁之良团队与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尹华磊展开紧密合作,在量子密钥分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在实验上实现了打破安全码率 - 距离界限的异步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也称“模式匹配量子密钥分发”),成功实现 508 公里光纤量子通信,创造了破纪录的城际密钥率和双光子干涉距离。
量子密钥分发作为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一直以来受到广泛关注。传统的点对点量子密钥分发(QKD),其密钥率会随着信道的损耗呈线性衰减,限制了其在长距离通信中的应用。双场量子密钥分发(TF - QKD)虽能使密钥率以信道衰减的平方根线性下降,受到极大关注并取得一定成功,但该协议系统实现复杂,通常需要相位跟踪、频率校准等模块来保证稳定的长距离单光子干涉。
在这样的背景下,尹华磊等于 2022 年提出一种新颖的异步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Asynchronous MDI - QKD)协议。该协议通过经典后处理实现时间复用,构建了双光子贝尔态,建立起 MDI - QKD 与 TF - QKD 之间的桥梁。后测量配对技术可大大降低 TF - QKD 系统中对激光源、相位稳定性等的严格要求,在中长距离还可实现更高的安全密钥率。
袁之良团队基于异步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协议与新型的响应过滤方法,经过不懈努力,研制出在 200 微秒时间间隔内仍可进行稳定异步双光子干涉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此次突破意义重大,首次在无需相位跟踪技术且进行了严格的组合安全有限密钥分析的情况下突破了安全码率界限。
该研究成果对商用化、高安全城际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和我国构建经济高效的城际量子安全网络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这一突破为未来的信息安全保障提供了更为坚实的技术支撑,有望推动量子通信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我国在全球量子信息领域的竞争中赢得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信在科研人员的不断探索与努力下,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将取得更多突破,为信息时代的安全保驾护航,让我们共同期待量子通信技术在未来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